1:数码相机使用注意事项
数码摄影在用光和构图方面与传统摄影大致相同,不同之处就是,传统摄影是用感光片(胶片)纪录图像,而数码摄影则通过电荷耦合器(简称:CCD)储存设备纪录图像。数码相机必须在正常的光源(日光、闪光灯)下,才能达到色彩的还原,而不偏色。数码相机投入使用前,要通过白平衡的测试和二代证标准测试卡进行测试(可用闪光灯及正常的电脑显示器进行测试)数码相机上的CCD对光的宽容度较小,拍摄中曝光需要非常准确。
数码相机通常是与计算机设备连用,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相机与电脑之间各种线(如,相机本身的电源线及相机传输信息到电脑的USB线等)的连接状况。肖像数码摄影中,数码相机要控制多个闪光灯(1-4个闪光灯)进行工作中,要注意闪光灯光源的合理分布,确保人员和和类电器的安全。
数码摄影的整套设备(包括相机、电脑、闪光灯等)的工作环境要比较好,避免在高温、潮湿的室内环境下工作。
拍摄时数码相机白平衡不能设为自动,要视其实际环境选择相应的设置。
2:确定位置标记
位置标记确定被摄者的实际位置(包括坐或站立)。
位置标记与被摄者面部应在同一平面上。
位置标记与背景距离0.3-1.2m。(需视情况而定)
位置标记、相机位置及背景中心三者应在同一中轴上。
被摄者的坐姿应是整体挺直向上,上身部份微向前倾。
3:姿势
被摄者正面坐正,脸部平面与位置标记平面重合。
被摄者挺胸抬头,双脚合拢触地面, 双手自然平放双腿表面,整个身体姿势稳固。注意避免侧身,歪脸,斜肩,昂头,驼背。身体朝相机,眼、耳、鼻部正向相机 ,且从取景器中可见双眼、双耳、双肩三者成水平对称。头顶与两耳外侧留空应符合制作标准。(如后期处理设备无剪裁功能,平时应多熟悉摄影设备,使得拍摄时能准确掌握分寸) 。如果被摄者脸部有缺陷,应注意要求其稍微调整姿势,尽量为其做到扬长避短,拍出能让顾客最满意的照片。但也要注意不要调整过度,以至人与照片相差悬殊。
4:表情
庄重认真、自然流露笑容、稍露齿的微笑(但避免表情过度或嘴形变歪)、安静、沉静表情。要注意避免漠视表情、假的笑容、皱着鼻子或夸张表情。紧闭嘴唇或嘴形变歪。表情紧张,眼睛眨不停或嘴角不停跳动。
5:布置光源
A:标准布置1
1)主灯
a、主光源放置在相机右侧与与位置标记和相机中轴成45?夹角
b、主光源置于离被摄对象远一些的位置,距离约3米,采用光量大些,光线较柔和的光源(需加柔光罩),高度约2.5米,。
c、主光源柔光罩置于被摄体头部上方,并使主光轴对正被摄者面部,注意确保光线均匀。 且使距离光源较远的另一方的眼睛、眉毛和睫毛之间心须有光(可用造型灯检查)。
d、主光形成的鼻影应在鼻下方位置,且呈现一定角度体现在脸上。
2)辅灯
a、辅灯放置在相机的左后方,尽量与位置标记中轴重合,它投射出来的光线可以消除主灯在被摄者上产生的阴影。
b、辅灯高度应稍高于摄影者,距被摄者约3米,直接射向被摄者的眼睛,采用光量小一些(也加柔光罩或半透明伞)。
3)背景灯
a、背景灯放置在被摄者的背后,距背景约0.9米。
b、背景灯(装上32?蜂巢网罩)高约距地1米,投射出来的光线用以消除背景上的阴影。
c、输出具体以显示器或以相机显示屏观察为准,要避免出现背景光渗。
4)测光
a、ISO 100、快门速度为1/125秒,主灯测光为F8.0辅灯测光为F5.65,综合光约为F8.05,曝光应严格控制,色彩要柔和,层次丰富。不能使被摄者曝光不足或过度,不能出现大阴影或高光点、斑。
b、背景灯综合测光约为F8.0,注意要尽量将背景光打平,使得背景均匀明亮,在相机取景框内的所有可视范围内,宽容度应严格控制在1/5光圈以内,在背景上不能出现皱折,反光面、阴影。
B:标准布置2
此方案适合于半透明白背景,主,副灯设置如方案1,被摄者距离背景约为0.3米,背景灯距离背景约1-1.5米,有条件可加上柔光罩,或用大口径反光罩,罩上蒙以柔光布或柔光纸。
光轴中心对正被摄者后脑,从背景上测光约为5.65,注意出现光渗,如果发现被摄者耳边出现亮道,脸色偏蓝或偏紫就应适当调整背景灯的输出。
注意背景灯与背景之间的距离,拍摄出来的照片背景要均匀明亮,避免有黑角。
C:标准布置3
主灯与背景等设置如方案1,反光板材料可用专用反光板或泡沫塑料,KT板等等非高反光材料,面积约1米X1米,颜色以白或淡灰为主,放置于被摄者右方距离 0.8米左右。用主灯的造型灯检查反光板的效率,务必使光线能在被摄者右边脸上均匀散布,被摄者耳下位置必须有光,适当调整反光板的距离,避免被摄者脸上出现高反差(亦即是所谓的阴阳脸)。
适用于空间较小的摄影室
